百年变局:太平洋两岸主要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美德经验来看,充分发挥国内大市场优势、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挥企业与市场的作用,对于推动国家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在相关方面一直在主动作为,积极出台各项政策并大力贯彻落实。
一是积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明确指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2023年5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总体工作方案和近期举措:
二是大力支持新兴产业发展,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近年来,我国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强,且目标与措施也更加明确;
三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企业与市场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我国目前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方面加大了对企业的支持力度。2023年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包括8个方面共31条细则。2023年8月30日,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全国工商联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工作推进会,持续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
待提升空间
一则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二则当前美国对相关高科技的限制性举措在不断增加,科技交流受到阻碍,需要我们更加积极的去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并推动相关科研成果落地;三则各类创新激励政策还有待更好的落实,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方面,还需要落实好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并加强民营企业法制化保障,寻求制度的创新突破。
以史为鉴,产业转移、升级“两段论”的启示
小结:用好国内国际市场,实现服务业扩张和产业转移、升级
我们判断,“经济新均衡”的形态大概率是服务业+产业双足并进的路径。一方面,扩大消费和发展现代化服务业,从人口红利由量转质、老龄化加深、地产挤出效应削弱三个方面来看,我国消费仍有较高提升空间,判断未来5-10年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占比有望升至50%左右。另一方面,发展高端制造业,实现产业的转移、升级。复盘来看,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发生了4次较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其有一定的共性特点,如产业转移对应的劳动力成本水平具有收敛性;产业转移包含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低端制造业的转移,第二阶段为中高端制造业的转移,并对应“科技立国”战略。因此,若有足够体量、劳动力成本合适的经济体来承接我国产业外迁,那么将更加有助于我国的经济转型。综合来看,印度、或是一个更加“互通互联、紧密协同”的东南亚是承接我国产业外迁的可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