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整个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消费品行业目前已经建立了一个复杂的全球商品制造和分销网络。三分之二的全球和中国受访高管均指出,与合作伙伴建立协同一致的可持续发展指标,对于环境举措的成功至关重要。 他们表示正在通过多项工作来更全面地了解其气候变化举措。48%的全球受访高管和31%的中国受访高管已经或正在与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共同制定可持续发展衡量指标。
此外,54%的全球受访高管和33%的中国受访高管正在评估其生态系统的环境影响,另有43%的全球受访高管和62%的中国受访高管计划在未来三年内采取此措施。 而要跟踪整个行业的物料流动和碳强度,则是一项知易行难的任务。尽管几乎一半的受访高管表示正在与其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共同建立可持续发展衡量指标和仪表盘,但不得不面对一个更复杂的问题:衡量什么?如何衡量? 多个不断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标准和衡量框架之间缺乏协同一致,这会导致行业内出现混乱,甚至相互不信任的情况。
企业可以自行选择要报告哪些ESG指标。一些企业会选择好看的指标(称为“漂绿”),另一些企业则会选择报告更真实的指标。随着框架的不断发展,全球报告倡议(GRI)和可持续发展会计准则委员会(SASB)已跃升成为全球企业使用最广泛的两大框架。这两个框架提供了清晰、一致和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数据分析方法,可始终如一地报告选定的ESG指标,并在不同组织之间进行对比。
不过,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法规要求。例如,欧盟可持续发展法规列出了更加详细的要求和规范,强制要求企业依法发布气候报告。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出台的法规并未做出依法发布气候报告的要求,只是要求组织尽最大可能披露可持续发展风险管理的信息,同时始终谨记投资者的利益。法规的范围也在不断发展。例如,德国最新出台的《供应链尽职审查法》要求企业保护供应链中的人权。
变革性的跟踪工具即将面世。为了在这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企业应当开始搭建数据基础平台,从应用和系统中识别和提取内部数据,并将其集中到统一平台中。这些举措还应当能帮助企业更轻松地在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中共享数据(参见案例研究,“沃尔玛在食品供应链中打造可追溯性和透明度”)。
超过一半(54%)的受访高管已经开始采用云端数据共享平台来加强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关系。通过实时收集和分类供应商数据,此类平台可以同步供应链网络,以响应意外的需求激增或其他中断,同时实时洞悉平台成员的环境目标进展情况。
借助此类平台,企业可以更轻松地跟踪第三方上游和下游排放,以及废弃物、能源使用和其他可持续发展指标。企业也可以了解供应商是否符合可持续采购、产品质量和产能的标准,从而助力采购团队更快地选择要向哪些供应商发出信息邀请书(RFI)、进行采购以及签订合同。平台还可以通过鼓励生态协作来优化原材料使用、提高可回收率以及减少从概念到商业化的浪费,从而促进闭环产品设计。
一些企业成功地将监管报告流程整合到其财务部门中,并将绩效可量化列为核心战略(参见“观点:财务部门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的作用”)。这种方式不仅支持其内部报告要求,而且还可以扩展至生态系统。例如,财务部门可以与合作伙伴协同相关数据和指标,以跟踪产品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碳足迹,并计算“范围3”的(间接)碳排放量。34
超过一半的受访高管正在借助云端数据共享平台,加强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