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绿色协议”,又称“欧盟绿色新政”,与“减排55”一揽子措施(Fit for 55Package )等,构成了欧盟绿色转型的框架和实施路径。碳边境调节机制、循环经济行动计划等是欧盟绿色新政适用于域外贸易伙伴的相关政策工具,也是欧盟将内部市场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要求向域外贸易伙伴的延伸。
其突出的影响在于有可能重塑现有国际贸易格局。通过抢占碳贸易规则话语权,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力图以绿色规则壁垒代替关税壁垒,削弱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展中经济体在国际货物贸易格局中日益上升的地位,重新主导全球货物贸易。具体而言,包括:
首先,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实施标志着欧盟碳关税“靴子”的落地。该关税措施2026年实施,受影响的国家主要是我国以及俄罗斯、土耳其、印度等国,涉及相关国家对欧盟出口的电力、化肥、水泥、钢铁、铝、氢六大类高碳产品。受该机制影响,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准则之一——“最惠国待遇”原则遭到进一步侵蚀。
其次,循环经济行动计划标志着欧盟绿色贸易的规则正在形成。循环经济行动计划重点关注电子产品和信息技术通讯产品、电池和车辆、包装、塑料、纺织品、建筑、食品七大类。就覆盖的产品和受影响的国家而言,循环经济行动计划的“杀伤力”更甚于“碳边境调节机制”。按照该计划,2026年起,进入欧盟市场的服装、电池和消费电子三类产品需携带数字产品护照。换句话说,届时域外贸易伙伴的上述产品出口欧盟需将碳足迹纳入追踪溯源,没有碳足迹标签的产品将被禁止进入欧盟。
全球绿色转型背景下,政府层面需通过双边和多边行动,加紧商定新的贸易规则,同时加快推进国内碳市场建设,争取在我国碳市场建设第二阶段,将电力行业之外的其他更多行业纳入履约周期。企业层面则需要尽早准备、主动适应欧盟绿色新政,一方面重新布局出口市场,另一方面加强与欧盟内的贸易伙伴合作,共同应对碳边境调节机制,了解欧盟域内相关产品的排放水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增加绿电使用,做好钢铁和铝等相关对欧出口产品碳排放水平的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