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基金产品业绩和规模遭遇逆风的环境下,新发ESG基金产品不断针对投资者需求进行特色创新,部分ESG主题主动型基金参考管理人自主研发的ESG评价体系及数据库,采用ESG整合及负面筛选的策略构建组合;另有部分ESG主题主动型基金在ESG框架下,引入量化投资策略,采用公司自建的量化ESG因子模型进行量化基本面投资。
ESG的主要定义于2004年首次由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提出。ESG理念倡导在计划制定、决策和运营过程中,在财务等传统约束因素之上,充分纳入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等相关因素。截至2023年7月底,全球已有5384家、中国大陆已有138家机构签署了负责任投资原则(PR),中国投资者在全球负责任投资进程中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公募基金是率先投入ESG转型的金融领域之一,目前国内已有逾90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发行并管理权益类ESG公募基金,在中国市场发行运作270只ESG公募基金产品,累计资产管理规模超2600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新增ESG类公募基金产品47只,基金发行延续了2022年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年ESG基金发行态势仍将维持景气。
随着ESG投资渐趋主流,向ESG模式转型也成为国内实体经济部门不约而同的共识。自2006年起,我国资本市场开始逐步建立起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则体系。此后独立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及ESG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逐年增多,已于2023年突破1800家。其中,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整体披露覆盖率已超过九成,央企上市公司覆盖率已接近九成,央企和金融机构或将率先实现ESG信息披露全覆盖。
国内针对A股上市公司的ESG评价已经起步,部分评价机构已覆盖全部A股上市公司,这些评级结果为国内机构筛选ESG投资标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国内指数机构也先后推出以ESG为主题的指数产品,2005年至2023年沪深两市累计发布了近430只ESG指数,其中2023年前三季度新发ESG指数60余只。目前公募基金、银行、券商、专业ESG服务机构均已加入中国资本市场ESG指数发布者的行列。
ESG投资在我国发展尚处早期,与国内公募基金行业整体的产品数量及规模体量相比,ESG类公募基金数量占比尚不足2.5%,规模占比尚不足1%。与此同时,投资理念认知不足、数据披露范围有限、数据时间长度有限、缺乏统一评价体系以及“漂绿”行为造成干扰等问题,仍在不同程度上掣肘我国ESG投资的发展。然而无论是国际发展趋势,还是国内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都驱动着机构投资者将以ESG投资为核心的负责任投资及可持续金融纳入发展战略。随着现存瑕疵的不断完善,国内ESG投资有望再次提速,实现跨越式发展。